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终极预测

尹会景 李占永 语文试题与作文 2018-07-17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2018年高考作文终极预测

尹会景  李占永 


第一部分    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2018年的高考命题会更加凸显“立德树人”教育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  


综观2017年全国卷高考写作试题,卷要求从列举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形成有机关联“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卷要求从列举的六句中华名句中选择两三句立意行文,卷要求考生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探讨“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写作任务在材料作文基础上进行了大胆而有效地突破,亮点之一就是真正把立意权恰当放开。如此命题既考查了学生把握材料内在关联的高阶思维,又引导考生放眼时代主题、社会现实,关注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开放创新等诸多方面。

2018年作文复习备考中,我们亦应高扬立德树人旗帜,紧紧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现实、贴近时事热点,写出新度、深度和广度,开扩视野,开掘思想,精巧构思,锤炼语言,展现成熟的认知、向上的精神与完善的素养。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作文的过程与结果,还应关注其思想认知和写作思维的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发扬个性的同时,获得人格的历练与精神的提升。特提出几点建议:


1. 高扬正向价值,洞察社会人生。


“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求考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写作中融入客观的认知、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感,体现一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时下的作文题都源自当代社会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心灵体验,思考社会人生,敏锐地洞察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理性分析,发表自己的主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做生活的思考者。


2.提升思想境界,锤炼语言表达。


作文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视野开阔,思想高远,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提升思想的高度,走出“小我”的局促,走向“大我”的宽广,把视角转向社会、民族、国家和国际,体现胸怀、气度、精神、格局。而高远的思想境界又离不开精确恰当的语言这一必要的载体,这就需要考生锤炼语言表达,力争做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富于技巧,体现出思想的张力和语言的魅力,增加文章的意蕴,增强表达的艺术。


3.学习逻辑知识,增强思维训练。


语言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要能说会写,就操作层面而言,除了语言学方面的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在语言的表达中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可根据素材的形式命制题目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关联性”训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创新立意,准确表达。


4.准确审题分析,紧扣材料立意。


无论什么样的作文材料,必定有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意”作为价值导向,引导考生在社会人生的层面构思写作。“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是它的核心,“理”是它的指向,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作文材料,都必须把握其内容和含意,准确地审题立意,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内容、语言、布局乃至文章的思想深度,是作文成功的基本保障。


5.广泛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高考作文试题材料时鲜新颖,灵活多变,但归根结底是在反映心灵认知、社会生活,总是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人生社会的道理。考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收集积累相关的素材内容,用心思考其蕴含的人生道理,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素材库,才能够在考场上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写出精彩。


一篇文章就像一片原野,有了富饶肥沃的文字草地,有了奔涌流淌的思维之水,有了美丽绚烂的诗性之花,这片原野注定会充满生命的无限力量。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部分    终极预测题


一、材料作文(8道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正式命名,1946年停办。8年之中,共有3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2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00人成为两院院士……成才率之高,让人惊叹。

有人总结了联大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乐观心态、坚毅性格。

在西南联大80周年校庆之际,你所在的班级将以“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做新时代中学生”为主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

要求:选择上面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关键词组合方式的确定任务指向。这篇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选取的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材料第一段简单介绍了西南联大,重点是超高的成材率;第二段用关键词的形式总结了西南联大的精神,这也是成材率超高的原因所在;第三段提出具体要求,审题时不要忽视发言稿的文体要求。

至于关键词的组合,可以分为三类,立意时既可以选择“家国情怀”“社会承担”这两个国家社会层面;也可以选择“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个人理想抱负层面;还可以选择“乐观心态”“坚毅性格”品质性格层面。当然也可以将个人志向与国家社会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把联大精神与中学生成长紧密联系,紧紧围绕班会主题,方能写出好文章。


【参考立意】


有国才有家,强国靠大家;

志当存高远;

优良的品格——成功的阶梯;

砥砺小我,成就大我。


【素材积累】


1.电影《无问西东》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这是影片的思想主旨,也是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四个字的理解与表达。

从1923年,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对吴岭澜“为什么而学习”的启迪;到1938年,吴岭澜成为教授对沈光耀“不要忘记你的真心”的教诲;再到沈光耀用飞机为孩子们,其中包括主角陈鹏带去“生的希望”;再到1962年陈鹏打醒李想,让他明白“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再到李想与张果果父母之间的渊源以及现代社会中父母将这份“初心”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张果果……四段故事,穿越百年,完成了一次爱的传承,爱的穿越。生命在延续,而爱也在这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不断的传递。这种结构上的设定,非常的宏大,而且神奇。全片像一首唯美的散文诗,极具节奏感的讲述着每一个主角的命运,也串联起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本片的主题“记起你的珍贵,坚持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特别的积极励志,充满正能量。这个“西东”,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身处的大环境、周遭的小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纷纷扰扰。“听从内心,无问西东”就是别管外界怎么变,也别管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自己的一颗真心走,活出真我的风采!在这个物欲横流、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坚定自己认为对的东西,秉持内心的真实与善良,对每个人来说,确实都是特别重要的准则。

“你看到什么,在做什么,在其过程中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不要惶恐,也不要忘记真心和真性。”这其实也是我们当下最流行的语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名言

(1)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

——曾国藩

(2)我辈军人流血用命,家国得保,百姓得安。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分,死得其所!

——谨言

(3)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佳作展示】

岿然人生,无问西东


王梓宁


1938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落成,黑暗的抗战时期,它犹如一盏闪烁的明灯,照亮了一个时代的落寞和痛苦。

八年,可以谱写慷慨的悲歌,可以成就人生的涅槃,可以挥洒无畏的热血,可可能托举三千个乃至三万万个梦想。八十年后,如果回溯,站在新时代的我们与他们相遇,诉说不尽的是少年意气的张扬乐观,也是鉴定铿锵的弘毅致远,是鲜衣怒马少年时挥斥方遒,也是国有难而万心齐的家国情怀。

诉说不尽的,是那烽火年代里两抹顶灿烂的亮色,不曾暗淡的乐观与坚毅。

有谁会在敌机的轰炸中救下一笼鸽子?有谁会在防空警报响起时在锅炉房里煮上冰糖莲子?有谁会在轰炸的间隙在峭壁诵诗?有谁会在暴烈的大雨中静坐听雨?不过是因为怀有对拯救生命的希望,对再度平静的希望,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因为剑指远方,所以能无视万难,冲破风雨,放手去做,无问西东。

山云做幕,攀岩观火,请由我引吭高歌,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有情有梦。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连书桌都无处安放的残垣,在母亲臂弯中死去的无辜孩子,一个毅然从军的贵族青年,一句“进哀鸿遍野,饿殍遍地,儿怎敢言累?”我突然明白了,高贵不只是克己复礼温润如玉的教养,还有心系天下不苟安于世的胸怀,一种遵循本真的善良和信仰,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脊梁,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的人生,可以是勇气,可以是无畏,可以是自由,可以是灵魂转向,可以是向志而生,可以是波澜壮阔,也可以是简单而又伟大。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可是管他满路泥泞还是铺满荆棘,最初的一步,都要由你迈出。

头角峥嵘,忠肝义胆,请由我引吭高歌,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无问西东。


【点评】

情理交融是文章的突出特点。作者以家国情怀为支撑,巧妙的将“乐观”与“坚毅”结合在一起,层次清晰,富有感染力!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就“我最崇拜的对象是谁”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令人震惊: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最崇拜的对象依次为娱乐明星、真人秀明星、体育明星、商界精英、状元学霸等。而父母、老师、科学家、英雄均榜上无名。

针对以上此种情况,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思考与选择。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字。调查结果中的“而”字很明显提示我们,材料强调的重点在后面,即父母、老师、科学家、英雄等。然而学生对明星等的崇拜与父母、老师、科学家、英雄等的漠视就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所以在写作时,不仅要看到两组对立现象,更要深入挖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根源,提举措,从而提高中学生对父母、老师、科学家、英雄等人物的价值关注。


【参考立意】


追星应合理;

我们该崇拜的不仅仅只有明星;

在你身边的人才是最值得崇拜的人。


【素材积累】


1.村上春树崇拜菲茨杰拉德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非常推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他评价《了不起的

盖茨比》时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始终是绝好的作品。兴之所至,我便习惯性地从书架中抽出它,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如果我没有读过菲茨杰拉德的作品)的话,那么我至今写的作品应该是另外一种风格吧,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2.司马相如改名

司马相如被后人称为“赋圣”,身为西汉大辞赋家,他的作品辞藻富丽,结构宏大,一篇《子虚赋》就连汉武帝读到都惊叹不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相如的才华可见一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说,司马相如本来叫司马长卿,还有一个小名,叫做犬子。司马相如自小以蔺相如为偶像,仰慕他运筹帷幄,能言善辩,最终更名司马相如。希望自己能像蔺相如那样建功立业,能言善辩。(《史记》载:“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3.名言与精彩语段


(1)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

——-乔治 简 纳森

(2)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培根

(3)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按照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说法,这代表了某种品味的选择。品味就是人赖以区分自己,并且试图在象征性领域战胜其他人的东西。

——梁文道

(4)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他既不会自轻自贱,崇拜英雄和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也不会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他不会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他愿意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是因对手的缺陷使自己获胜。他没有时间兴在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他只是忙于自己追求的事业,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情上是否公平,只愿自己的内心快活与充实。

(5)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佳作展示】

最崇拜的高中生,你需要广角镜


李婧琪


对高中生做“”我最崇拜的对象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千名受调查者中父母、老师科学家、英雄传奇人物都没有被提及,相反各类明星、商界精英、状元学霸却在其中冠压群芳。(开头引材料,简洁)

舆论哗然。(过渡漂亮)

是因为功利的风吹斜了高中生的价值观?还是因为物质至上的观点浸湿了高中生对成功的定义?亦或是唯分是图的理念桎梏了高中生对人生成功的期待?(问句形式,有对象意识)

委实说,我不愿用这样直接而焦虑的方式对我的同龄人下定义,我情愿相信,是社会上关于明星美事丑事私事的报道铺天盖地,而对科学家的报道少得可怜,是高中生在仅有的闲暇时间接收大量的娱乐新闻而扭曲了对成功的价值导向。新闻纷飞,而听到“一个亿目标”的多,听到“”数十年出青蒿素”的少,关注明星的多而关注风流才子的少,在意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多,而在意父母辛苦老师无私的少……(巧妙用例情理结合)

但即使舆论有再多负面影响,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高中生也应用广角镜去关注生命的奋进与平凡中的伟大,困境中的坚持,而不是在自我的小格局下自恋,自满虚度大好年华。(层层推进,直击要害)

去关注科学,只有了解胡麻岭的艰苦开山,你才知道什么担当,什么是勇敢,只有了解中国“二G跟随三G突破四G同步5G创新”的创业史你才懂得什么是创新不止,什么是时代担当,去关注英雄你才有感觉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有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的凌云胸襟,去关注父母老师你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无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至于埋怨和揭露)

高中生应用广角镜看世界,无穷的远方等你去探索,无数的奇人等着你去结交,无限的科学等你去突破,别把目光囿于明星家常里短,商界昔盛今衰,状元代代相推,别再心存对美好的希望的幻想,养大格局涵大胸襟,高中生未来的天空任你飞。

高中生们,请用广角镜来看生活,生活不只有眼前的鸡毛,放眼古今心系天下,生活将还你一个多姿的世界,多姿的未来。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识付费”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如新浪问答、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吸引了大批网友,愿意付费获取知识内容人越来越多,有 的知名答主付费用户多达十余万,影响力不可小觑。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校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优质内容的生产。但知识的付费也存在着弊端及知识的碎片化。因为知识付费直接把福安点、结论呈现给你,你跳过了原因、推理、依据,你得到的只是一堆结果。

对此,你怎么看?请以“我看知识付费”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作文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力。第一段文字指出知识付费已是发展的趋势;第二则材料深入挖掘知识付费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围绕“知识付费的利弊”这个中心立意行文,言之成理,不说“一头话”、“过头话”是这篇文章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立意】


知识付费,大势所趋;

莫让思考力在“付费”中丧失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诗,读了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

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读清代袁枚的这首咏物诗,首先要明确所咏之物——“苔”的生长环境和个性特征。这四句写苔藓不怕先天条件不足(环境不好),乐观自信地在春天来临之际,也和牡丹花一样,开出了米粒儿大小的花来。由此,我们不仅可以想象,生活中有多少人像诗中的苔藓这样呢?他们不惧生存环境的恶劣,不惧自身条件的不足,却依旧心怀梦想,勇敢地展现着自己人性的光芒,这份自信与乐观多么令人感动啊!此外,苔花以牡丹为榜样,最终开放,也可以从榜样与行动的角度立意,来赞美在优秀榜样影响下敢于行动的人。


【参考立意】


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生迸发别样光彩;

让乐观自信之花,开遍世间每一个角落;

用于付诸行动,才能有所作为;

榜样的力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组“你喜欢放假吗”的街拍引起人们的关注。记者对几个小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却意外发现,他们都不喜欢放寒假。

田田,7岁女孩,小学一年级。“你喜欢放假吗?”记者问她。“不喜欢。放假一点意思都没有。每天除了写作业就是写作业。妈妈下班回来也只问我作业写完了没。”田田噘着嘴说。

萱萱,11岁女孩,小学五年级。“我每天早上要练琴,上午写寒假作业,中午最多可以出去玩半小时。下午还要看书,写读书心得。每周还有两天晚上去上围棋课。

小战,12岁男孩,小学四年级。小战同学正在家长的鼓励下疯狂地做寒假作业,不过这几天他也进入了“瓶颈期”。“写不下去!累!”小战说,“小升初考试要到了,压力很大。”……

很多同学的回答大同小异,多半是假期比上学还忙,无聊,没意思。

随着全国教改的进一步深化,各地的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儿童应该享有的健康、安全、充实、快乐的童年生活不知去向。各地小升初、幼升小的争夺战也变得日趋激烈,近两年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竞争高潮。

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列举的问题,综合分析,确定自己的立意。几则材料明显指向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这是目前教育界的积弊,不仅仅存在于学校,也存在于家庭中。学校是为追求教学质量,一味疯狂地布置作业,于是学生放假回家也要背着沉重的包袱。而家长抱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在严厉监督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的同时,还变本加厉地为他们报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社会辅导班、特长班。这样,也就难怪学生们不喜欢放假了。假期本应是学生们玩乐的黄金季,但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快乐,都被学校和父母剥夺了。再拓展开一点,上级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次都收效甚微。这些都是学校和家长们的功利思想作祟的结果。


【参考立意】

还儿童以快乐;

追求快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生活不能没有快乐;

教育不能过于功利;

过分的能力压榨会导致没有能力的结果;

教育不能拔苗助长。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已过,返校后,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

小张说:“什么过节,不过就是吃吃饺子,放放鞭炮,没意思。”

“团圆节嘛,不吃饺子哪行?倒是我妈年年非要回农村老家,条件那么差,愁死了!”小李慢声慢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照相就等于所有的节日。”小王边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的话让大家陷入沉思……

对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针对“过春节”的问题,众说纷纭,需要考生深入思考,明确任务指向,确定合理立意角度。这篇作文也同时体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反思。材料中几个人的话代表了对于过春节的几个不同观点,且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有些材料可以单独拿出来立意,例如,小李埋怨妈妈年年要回农村老家过年,埋怨农村条件太差,过年过得不爽,这就牵涉到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比如“不能忘记农村是城市之根”,“乡情可贵”等。有些材料则必须与其他材料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好的立意,例如,小张说的话和小王说的话,其精神实质相通,这里可以引出一个春节如何过得更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引出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


【参考立意】

不要忘记我们的农村之根;

富裕之后仍然需要保持俭朴;

乡情可贵;

让春节变得年味更浓;

建设新时代的乡村文化;

过年要移风易俗,生活要拒绝庸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打开手机QQ,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娱乐、八卦;生活中奇闻异事;每个普通人的相同或各异的生活事件或感受;某个领域的发现与创造。        

有人会感慨:现在身处信息社会,生活时时更新,分分快递到眼前;有人会感伤:我们总是喜欢探访别人的生活,或者活在人为的情绪设计中,并以此来填补我们自己的生命空隙;也许还有人无暇或无兴趣去关注。

身处当下的你,对此有着怎样的认知、发现、思考与选择?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与仿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几乎是学生都亲历的生活现状,身处这样的环境或时代,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本我、自我甚至是超我的关系,这对于即将进入各类大学或社会这所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是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学生可以真诚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看法需要共生共存。

【参考立意

做一个社会人;

关注社会与生活,有热情有温度地生活;

过一种深思慎取的生活;

警慎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员盲流;

让生命的缝隙折射精神光芒。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年准备,写了四年,有了这本将来能带进棺材垫着的枕头。——陈忠实

山深夜永/万籁都浑然一梦/有什么比澈底的静/更加耐听呢? ——余光中《深山听夜》            

王元化生前谈到文坛时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周国平曾说:“生命平静地逝去,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都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

要求:以两到三人的言论为基础,并建立有机联系,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可从热闹与平静两个方面立意:

从热闹的角度,可从反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为争名而躁动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一些不理性的叫嚣与谩骂,还有一些彼此的恭维与谄媚。可以批判热闹的喧嚣与浮躁,批判现代社会的功利与短视,批判一些人坐不了冷板凳,心浮气躁,热热闹闹;可从正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生机与活力,热闹的背后是人间烟火,是百家争鸣,是开放与活力。

从平静的角度,平静是面对在世人争名夺利时内心的淡泊;在浮躁甚嚣尘上、不理性叫嚣和谩骂肆虐时的冷静、沉淀和为世界保留一些本真的坚守。平静是倾听内心的声音,是从容淡定,静看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平静的背后是理性,是淡然,是豁达,是坚守。

也可以从生命的有形印证或心灵的宁静两个方面立意:

二者可以各执一端,也可以有机相融。活着就要找到一种存在,就要留下自己的痕迹,最起码是对自己的交待,无愧于为人的这一生光阴。每个人呈现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它的绽放亦可以千姿百态。相对于一种轰轰烈烈、尽情燃烧地追逐过程,生命或生活也可以宁静流淌幽吐芬芳,这是一种内化的体验过程,溯游生命长河,只为淘洗一路风尘,润泽性灵。从相融的角度来看,二者并不冲突,内心的安宁往往来自于生命能量的喷薄。


二、命题作文(5道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

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摘编自《汉语词典》)

敬: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百度百科)

《论语》:“修己以敬。”

《周易 卷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读了以上关于“敬”的解释和说法,你有怎样的理解、思考和见闻?请以“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给材料命题作文,体现高考作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敬”无疑是“德”的体现。上面五则小材料,对“敬”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的诠释是一个方面,它们从字的构成上,从义源上,阐发了“敬”字的原初意义。这个解释对后面的材料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后面《论语》《周易》和“俗话”三则小材料所引用的内容,是第二个方面,它们是从“敬”的整体意义、社会意义、实用意义上加以阐释。但作文立意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两个层面,应该站在为人处世、立德树人、情操品格的高度来立意,也可以拓宽立意面,放大到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立意。作文任务指向明确,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立意】


“敬”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润滑剂;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敬”;

以“敬”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以“敬”立德,行为世范;

“敬”是一种高层次的修养


【素材积累】


1.史怀泽与“敬畏生命”伦理学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创立了“敬畏

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


2.毕淑敏与《我敬畏生命的过程》

《我敬畏生命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心灵上的取暖,也是思想从鸿蒙走向成熟的印证。对于人生和生命,“活在路上”、“重视生命质量”一直是她所坚持和认同的,对于快乐和幸福的理解也如出一辙。有人问毕淑敏:“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她的回答只有五个字:安静地等待。我悟来悟去后的结论何尝不是如此?记得毕业时的博士论坛,有师弟发问:“写论文很艰难,这个过程到底该如何度过?”我只送给他们一个字:熬。人生最本质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活着的道理无须华丽包装同样掷地有声。母亲拉家常,总会说起这么一句话:别慌,日子比树叶还长。小时候不解,一片树叶有多长呢?怎会与过日子搭在一起?等积攒了有分量的人生过往,懂得了生活与做人的艰辛,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3.名言与精彩语段


(1)礼者,敬而已矣。 ——《孝经》                         

(2)《礼记》开篇第一句是“毋不敬”,郑玄注:“礼主于敬。”孔颖达疏:“行五礼(凶吉军宾嘉),皆须敬也。”——《春秋》僖公三十三

(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  颜渊》

(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 · 宪问》


【佳作展示】

敬己德不孤,风骨自流传


作家葛亮评价时人时叹:“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流淌着山河”,这中华的背骨润若和田,明若青山,而玉质的底部镌刻着一个敬字,练为右军之龙,叹为北海之象,沟壑纵横间,风骨自在流传。

然望当下,弥望的是繁弦急管的时代注脚下的道德迷乱。人们躲在阴影中对一切口诛笔伐,在浮世绘中对生活敷衍苟且,走得太快,走得太远,乃至忘了为何出发。是亦不可以已矣乎?提笔跃马,书一页敬的归去来兮!

“莫显乎隐,莫见乎微。”社会现象只是冰山一角,最终还要在自己身上寻找答案。慎独即敬己,不沉湎于精致利己的象牙塔,不汲汲于隐形放肆的键盘侠。当你只会在“跳一跳”后头晕脑胀,李佩正在书桌前“书写时代的湍流”;当你只热衷于独刷“紫光阁地沟油”,武亦姝在下午的茶香里“一吟双泪流”;当你又在网络小说上下滑动,刘慈欣在下班的咖啡馆里寻到黑暗森林。看一个人会不会生活,要看他怎么和自己相处。所谓慎独,便是忘了利益的算计,只向内心的考量,不为技术所役,眼中有份诗与远方。

“德不孤,必有邻”,当敬己之风得以荡漾,个体与个体的守望便可为社会举纲。敬己者敬人,“你为我停车让路,我向你脱帽致意”是老人与司机的敬让;故宫的十三位“水晶玫瑰”,是故宫志愿者的敬意;一个说羽生结弦矫若龙,一个说陈莹好心胸,是两国民众的相互敬重。在道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的今天,一阵风拂动另一阵风,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敬己之浩,方可不孤,风骨藏明月光,撞撒人心上。

没有崇敬信仰的中国在西方学者心中是“不合文化定义”的异类,又如何在于兵起三乱,春秋更迭间不绝于世?无他,但敬耳。儒家敬人伦,牟尼敬内心,黄老敬天地,中华文化的一气三清竟只是一个敬字,这便是为何我们如捧着烛火般前进,敬的光芒散而不弱,是以直指人心,烛照人间。故吾当慎独敬己,不愧屋漏,不欺暗室;承社会之重,聚民心之德,汇一条新中国的风骨山河!

我不信神明,但我敬畏神圣,神圣的碑刻上,宝光氤氲,风骨流转。


【点评】


本文紧扣主题,分析过程体现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作者严谨的思维。语言表达平淡中有奇崛,作者讲究文辞的对仗,字斟句酌,颇见功力。更重要的是观点积极向上,体现满满的正能量,分析有思辨,议论有底线,显现出很好的写作功底。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缕时光都有自己的味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味道,人本就是孤独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遇到,味道是不一样的,结局大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篇诗词,不同的年龄读来的感觉也从来不同,至此才大略明白古人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味道”是一个很有“味道”的词,意蕴丰富,具有多个不同层次的意义。从浅层次来说,就是它本义,即人的味觉感知。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它可以指人的风度、气质等韵味,也可以指人的为人方式或处世风格,可以指事物的格调,可以指社会环境的风土习尚,可以指自然环境的意境和氛围,它甚至还可以指话语中的某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之意。写好“味道”这篇作文,思路要打开,拓展要充分,挖掘要到位,最好是写成哲理小品文。


【参考立意】


捕捉“味道”,体味精妙;

培养敏锐的思维嗅觉;

做一个有“味道”的人; 

生活中的种种“味道”; 

于味道中见整体,于细微处见精神;


【素材积累】


1.幸福是什么味道?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了最美的你吗?还是在这记忆的微光里,就像那天空中闪烁不已的星辰,一直照耀闪耀并慢慢的渐渐的浸润着你那薄凉的心空吗?其实,那幸福就是一种暖心的盈怀,一种平平凡凡,简简单单,心存善念,幸福万年长的一种感动。不为天长地久,只愿源源流长,永不干涸……那不妨就让我们幸福着,感动着,并也深深的体会着,体会着这心中最美的桃花源水云间,这幸福的味道。

2.在今天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大西北黄土地上我的家乡的那个小山村,村庄,依旧是那个小山村;山梁,依旧是那道山梁;村子里的一切依稀如初。虽然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军中,年轻体壮的青壮年,抛弃了黄土地,携儿带女,离开了小山村;曾经那满头银发的父老乡亲,早已霜染白发。可是,当我每次踏进儿时的乐园,黄土地上那个熟悉的小山村时,我年老体弱的父母双亲和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一声轻轻的呼唤“向东”我的乳名,让我看到了一双双亲切的盈盈泪眸!他们是那么慈祥、可亲、可敬!常年在异国他乡,为了生计拼搏的疲惫,一切会风烟俱净!让我的灵魂,远离了你争我夺、一切向钱看,尘世的纷扰,得以片刻栖息。

家乡的味道,那是一种原始的农耕味道,新鲜的空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夹杂着浓浓的

乡俗乡亲和淳朴的民风!净化了我身心疲惫的灵魂,只要我踏进大西北黄土地上我家乡的那个小山村,所有的一切都会涌进我身单力薄的怀抱,哪里还要想不开和放不下的呢?让无助的灵魂,一定不再去流浪!


3.名言


(1)记忆是没得比较的,回忆里的味道是无法重寻的。—— 张小娴

(2)些微的甜味能消除偌多的苦涩。——济慈

(3)恰恰就在我们得到甜食的瞬间,我们盼望的甜食,变成了又苦又酸。——莎士比亚

(4)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舌尖上的中国》


【佳作展示】

鬼子姜


杨振乾


原来鬼子姜不是鬼子的东西。

我从小在姥姥姥爷单位的宿舍楼长大,姥姥的厨艺最好,以至于没有什么食物让我特别难忘,老爷技艺平平,除了一道小菜,那就是鬼子姜。

每年一到秋天,宿舍楼里每层每户纷纷各显神通腌起咸菜来。要说咸菜,恐怕大家总会想到中国与韩国,和韩国专注于脱水大白菜相比,只这一栋宿舍楼就足以甩他们几道街了;仲秋的楼梯口,摆满了大坛小罐皋月之洋葱,翠玉之萝卜,穿着蓑衣的黄瓜地雷子,凡是地里长的,都默默的浸在馥郁满香的酱色汁水中,晚风一吹,整栋楼都包裹着果蔬的奇香。

而老爷的那一坛子,是鬼子姜,

准备好盐,刹那间把花椒大料烫熟,菜刀托着捂好的姜切片请进盐中,酱油耗油多管齐下,姥爷管这个叫“杀汁”,杀完汁的姜被郑重请进坛子腌起来,等它孕育成熟的时候,简直比郫县豆瓣还受欢迎。

咸菜在中国人饮食观念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只要是菜,“下不下饭”便是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无论南北。一碗洋姜配一碗白米饭,洋姜红里透亮,清清爽爽,几片洋姜下肚,小碗米饭便见底了。倘若单吃,一口下去,脆脆作响,那感觉,耳朵都要鸣笛了。

至于何谓“鬼子”,有人说是姜片俯视下去看如同一个鬼脸,但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妻子被嫂子嫉妒得杀死,亡后托梦给丈夫说自己幻化成了鬼子姜,种下去一年得相见一次,丈夫醒来果然发现了屋里的姜,便年年栽种年年收获,鬼子姜就这样流传下来。

无论是传说还是因为相貌,鬼子姜确实真真正正的是流传了下来,并且真真正正的融入了民间,有人说中国人怎么什么都吃,这不仅仅是中国人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生存之道,从古至今这个民族都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收获经营食物的智慧,无处不在。

远隔重洋的“鬼子”们若是尝了姥爷的姜片,估计也会满怀欣喜又气急败坏的感叹一声吧。如今,远在异国他乡的我,更懂得了味道的含义。在我的认知中,无论贫富贵贱,人的好胃口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循着家的味道走的,许多人不远千里想吃他乡的美食,殊不知当下的菜蔬瓜果早已溜走了它的原汁原味。就着老醋,我不禁想充当一下《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想念一下家的味道了。

食人间烟火的我们,亦可以被五音所乱,七彩所迷,香风所醉,寡情寡义,但外国佬说得好:“唯有味觉是原始的,拒绝遗忘的”。


【点评】


本文充满生活情趣,语言清淡自然、质朴,写出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独特“味道”,这是对生活的深刻体会,也是作者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表达。“味道”就是生活,作者立意很接地气,紧扣材料的主旨,议论部分也扣住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度,有意蕴。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厉害了,我的国》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卫铁执导的纪录片。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领导人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

这部电影以气势恢宏的歌与乐,振奋人心的解说词,将中国五年来在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级工程,5G技术联通世界,艰苦奋斗扶贫攻坚,心系同胞海外撤侨等足以载入史册的非凡成就一一展现在大银幕上,绘制了一幅新时代的鸿篇巨制。在一幕幕恢宏壮阔的画面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能找寻到自己的身影,深刻感受到辛勤奋斗带来的伟大成果,身临其境地领略到祖国日益强大的蓬勃生机。

请以《厉害了,我的国》为题,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作文题用一句生活气息很浓的话,表达一个庄重、宏伟的意思,字里洋溢着祖国强大起来之后的满怀骄傲之情。这就为全文确定了主旨,也奠定了感情基调。但抒情必须有坚实的事实基础。对祖国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到底来源于什么?当然是祖国的强大。为此必须饱蘸浓墨、尽情抒写的是:如一路一带赢得世界的认同和响应,如“新四大发明”引领世界潮流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如量子通讯、“神州十一”号、嫦娥号等发达的航天和通讯技术,如世界第一、遍布全国各地的高铁网……有了这一切,才会有底气喊出“厉害了,我的国”,才会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感叹出“厉害了,我的国”。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要用人一生的时间和整个生命去读懂,这就是经典。当代人为何要读经典,以前的文字,对今天的人还会有指导意义吗?答案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些产生于文明黄金时代的经典,像灵魂一样,凝聚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请以《我读经典》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标题中规定,行为主体是“我”,写作必须从写作者的主观体验出发,这样也容易写得真实可信,避免了虚夸和空谈。行为是“读经典”,所以要对经典有所理解,有所阐释。但这都不是写作的重心和关键。写作的核心应该是读经典的感悟。但写作时又切忌空谈感悟,必须结合具体经典、具体内容、具体案例来谈,这样才能避免空洞和说教。经典的教益是多方面的:可感悟人生哲理,可陶冶性情和情操,可增长知识丰富思想……不必面面俱到,摘其一面即可,但必须具体充实。


【参考立意】


经典给了我力量;

与经典对话受益匪浅;

让经典伴随我们成长;

经典是我们骨髓里不必少的营养和元素;

经典的光芒永不退色;

让经典在新时代更加光芒闪耀。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杜维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要求:请以“做与不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


做与不做即为与不为,这里有一个尺度,是善恶、是非,是个人与家国,是现在与未来,是目光短浅和高瞻远瞩。为的背后是责任,是担当,是义不容辞,是舍生取义,是大胸怀,是大境界,当然也有争名逐利、龌龊肮脏;不为的背后是坚守,是节烈,是崇高的品格,是视死如归的勇气,是看淡金钱名利的豁达与从容,当然也有胆怯、自私与冷漠。学生写作前,要想明白,是谁做,做了什么,怎样做,关键在于学生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价值观。


三、话题作文(3道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中有一种人,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交际圈中才能敞开心扉,只有在网络之中才会褪变成最为原本的模样,习惯在网络中掏心掏肺,却在现实中缄默不语。

虚拟的不仅仅是网络,有人在现实中追求虚幻,有人在虚幻中追求真实,虚与实之间有快乐,有迷失,有逃避……如何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真的我们深入思考。

请以“虚拟与现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的核心,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拓展和补充。先说第一部分,网络和现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又不是完全隔绝、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网络和现实世界至少可以看作两种不同性质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没有面子、利害等思想负担,面对不知道你实际生活多种因素的人,你当然可以完全敞开心扉,掏心掏肺。而回到现实中,就会有面子、利害等多种因素的思想顾虑。这便揭示了第一部分列举的那一类人的心理原因。第二部分把虚幻和真实两个世界作了一个对向沟通,举出“虚中求实”和“实中取虚”两种人。最后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写作的重心必须围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展开。当然,必要的心理分析是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才有说服力。


【参考立意】


虚与实各有其利;

实中求成果,虚中慰精神;

面对现实,摈弃虚妄;

精神和虚拟不可混为一谈;

“互联网+”是虚与实完美结合的典范。


【素材积累】


真假颠倒,虚实迷失——洞穴中的囚徒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一群囚犯被捆绑在一个洞穴里,他们面对着洞口,身体无法转动。而在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个火把。这样,他们就只能够在白墙上看到从火把到他们身后的空间里的事物的影子,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就认为他们在白墙上看到的影子就是真实世界的样子。直到有一天,一个囚犯挣脱了枷锁,并走出的洞穴,看到了真实的世界。他回到洞穴向其他人宣布:墙上的影子只是虚幻的事物,真实的世界比影子更加多彩!但没有人相信他。

“洞穴场景”描述了人的根本处境,“洞内”是现象世界或者可见世界,是虚拟的;“洞外”是理念世界或者可知世界,是实在的。“洞穴的囚徒”指人类自身,他们把影像看作是实在的,真假颠倒,虚实迷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这种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变的更加模糊了。在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上,你甚至可以创造一个自己的“化身”。这个化身能够帮助你在电子游戏中完成制定动作。你的意识在现实世界中,但你的化身在虚拟世界中行动和获得反馈,这就有可能让你陷入这种 “无意识虚拟旅行”的困境中。如果你留意近几年的新闻的话,你会注意到不少网络游戏上瘾者因为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而精神失常的例子。你在大学宿舍听到了室友因为游戏任务失败而破口大骂、砸碎键盘,这就是“无意识虚拟旅行”正在扰乱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这些人就像洞穴中的囚徒。

【多向解读】

(1)虚拟的困境让人不能自拔。洞穴中的囚徒身体被束缚,视野有限,这种眼前的局限让他们只看到眼前的虚幻,甚至不相信现实的缤纷。

(2)挣脱枷锁,面对现实。虚拟的不真实的幻想往往是因为现实的局限,生活的贫乏,让人在假的幻影里逐渐失去对真的体验。从虚拟中走出来最好的方法是,打破束缚。

(3)在真实世界和虚拟生活中定位好自己。对虚拟的一时体验会让你拥有片刻的欢愉,而过分的沉溺会让你失去自己,变形成真实世界中的隐形人,只穿梭在自己头脑营造的真空中。

【妙用示例】

谁的生活中没有洞穴?在洞穴的虚幻影像中又有多少人会丢了现实?当我们一味沉入虚幻的海市蜃楼,现实的呼喊就会在我们耳边恍若天外之音,虚幻的认知就会成为我们世界的全部。

就像“洞穴里的囚徒”,只相信眼前的幻影,不再相信真实的世界,即使挣脱了束缚,看到了现实,也已经无法在虚幻中自拔,这种无奈的虚无化的人生让人悲叹;就像沉迷在网络中的少年,心中只有网络中的“疯狂打杀”,在游戏上瘾中精神失常,亲人的泪水,现实的呼喊,已无法让他的心在虚拟的网里挣脱。这种因为缺乏自制而虚化的人生

让人反思!已陷入“洞穴”中的人们其实是做了自己的俘虏,臣服于惰性和习惯,不知道只有挣脱出去才可能看到世界的真实面目,体验生命的多姿多彩!我们都应该做那个敢于挣脱束缚走出洞口的人!


【佳作展示】

放一个天平,在虚拟和现实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确实难以捉摸。我们刚刚跨越了庄周关于梦境与现实的辩证哲理,又迎来了一个更加迷离的“虚拟世界”。有人在虚幻中寻访现实却捞月不成,有人在现实中觅求祈愿而成就伟业。一真一假,一实一虚,放好砝码,善做平衡,生活才能精彩迭现。

暑期网游剧《微微一笑很倾城》热播,引发新一轮网游热潮。此番追捧不禁令人深思:在这网络与现实社交齐头并进之时,现实中是否还有一处清净自由之地,可以随心所欲做我们自己?诚然,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身份,一个极佳的伪装,可以让人们展现一个与平日不同的模样,说出那些平日不敢直言的话语。可是,因为网络的自由而放弃了现实的交流,又是否值得?相比网游文,我更欣赏《雪花秘扇》中的交流:雪花和百合的在扇面上的女书,不正是一种虚与实的最佳融合吗?

在网络中嬉笑怒骂、宜喜宜嗔,极尽风流——生活中却木讷羞怯、难以开口。这已然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网络中一聊几千页的好友,在现实中却无话可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可悲的联系?伪装戴久了就会产生依赖,一旦进入现实就会感觉赤裸、苍白与无助。只有能辨清虚,才会懂得如何处理好实。

生活中无处不渗透了实和虚的智慧。光与影,实和虚,只有看破,才能明了。虚有虚的意义,它给予人们另一处可供选择的发言地,一个可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实有实的价值,它是一切虚的基础,只有在实中不断磨砺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和虚。生活不是单一的,正如有光之处必有阴影,走上执着一方的偏激必然如同跛足之人,踉踉跄跄,行路艰难。以实为生活的主体,虚为生活的点缀,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交融,才能走得轻快又稳便。

哲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就是“虚即实,实有虚。”虚拟与现实,平衡得好就能让生活便利多彩,平衡不好便可能酿成一些祸端。不因虚妄的多彩而障目,不为现实的困境而退缩。直面现实,看破虚假;运用虚拟,善营平衡。只有这样,镜花水月才能成为生活的美丽点缀,梦中愿景才能变成现实成名就。


【点评】


这篇文章准确把握了材料的含义:如何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平衡好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人生路更加顺畅。文章主体部分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例,证明沉溺虚拟放弃现实只能让我们的人生愈发苍白。在论证中步步紧扣论点,论证严密,思辨性强。

本文一个突出特色是文字优美,语言严谨流畅,文中多处运用对偶,每一段都能紧密切合中心论点,却又没有一般议论文的雕琢痕迹,非常自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知道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吗?你家的家风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还是从小就藏在了你心里呢?……

近日,中央电视台正在进行的关于“家风家规”的新闻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被采访者有的从不同的角度对家风家规作了详细的解释,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着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大家的回答有“做人要诚实”、“吃亏是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互助互爱”、“勤俭持家”“记住自己的根,不能忘本”、“忠厚老实,不投机取巧”等等。

央视的这一举措,让“家风家规”这个话题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请你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家风家规”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闪光的元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中,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挖掘家风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写好此文的关键,是要把家风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结合起来,挖掘和弘扬其对当今精神文明建设、复兴社会主义强国的重大意义。这是历史与当今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们只有推陈出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更大的魅力。


【参考立意】


让“家规家风”焕发时代的魅力;

“家规家风”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家风家规大有可为;

 “家规家风”建小家,核心价值建大家。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加”手机墙里开花墙外香,在伦敦和巴黎开售。“小米”手机走科技创新之路,已博得印度和俄罗斯等无数“米粉”的“芳心”。“华为”手机独创“麒麟”“中国芯”,进攻欧美高端市场……“中国制造”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品牌。

请以“中国创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作文题凸显祖国强大起来后的豪迈情怀,又与当今提倡的创新精神一脉相承,且与李总理提倡的“工匠精神”相契合。写作此文,主基调和主旋律不难把握,关键是须知作怎样的拓展。其一,切中时代痛点,从低处奋励激扬。时代的痛点是几十年前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在很多科技领域没有话语权,没有知道产权,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大加工场。但材料中举的三个例子,虽然都是手机,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创新精神正在我国崛起,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中国制造”正在转变为“中国创造”。其二,由点向面拓展。由手机领域的创新,拓展到其他方面,例如,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微信、支付宝、共享单车,正在引领导世界潮流,振国人之心,扬大国之威,扬国民之气。

三、微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减负问题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今天(3月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从学校、校外、考试、老师教学、家长社会五个方面“减负”。 其中第五方面是家长和社会减负。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使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

对于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你有着怎样的想法?请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评论或展现一个场景,来寄寓你的思考。不少于150字。


【写作指导】


首先了解减负的含义。减负是减掉过多的负担,不是减掉正常的需求,减负不会动摇中国教育的根本,而是减掉不合理的那一部分。减免是减掉过重的课作业负担,减轻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并不影响公共资源的投入,相反,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投入和责任可能更重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味着学校得增加相应的师资力量配备,意味着得增加设施的投入。一张试卷,一考定终身恰恰是最简单最省钱的教育,可是这样的教育无异于培养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开展必然带来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

减负令是从校内一直到校外的统一行动,课堂里在减负,社会也在减负,教育部门之所以出重拳约束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约束民办中学的招生行为,让各类学科竞赛跟升学脱钩,防止的正是一边减负一边加码的事。目的只有一个,让减负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追求,让减负的好处真正落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其次是梳理自己对成才观、成功观的理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况又是处在社会转型期间,发展中的社会对于人才的思德面貌,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对于人才的类型规格,对于人才的创造空间,都有着更为严格和精细的区分,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和开放的空间。要想培养素质健全的人,首先需要素质健全的教育心理,需要机能健康的社会心态。每一种职业都值得尊重,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人来坚守。成功的标准应该充分适应社会本身的多元发展,适度尊重个体间无法回避的差异性。正确处理职业本质、生活需求乃至生命诉求与成功之论的本末关系。

学生的立意可以是奏响积极进取的励志之歌,可以是传达健康阳光的自我认知;可以高唱大江东去,肯定激流勇进的成功之道;可以浅吟桃红柳绿,顾盼门前镜湖风波的恣意人生。

再次选择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明确并展现清晰的文体特征。选择评论,考查的是议论文体,就涉及到正确鲜明的观点,符合逻辑的文段结构,适当的论证方法。选择场景,考查的是记叙文体,对于横截面式的记叙技巧的把握,环境的铺设、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浓缩与勾连、主题的生动传达,综合考验学生的构思布局能力与语言驾驭能力。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机动车闯红灯扣6分罚200元,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将如何处罚呢?近日,在番禺广场地铁站出口,有市民因为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被交警罚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如果赶时间也可以选择发朋友圈说明自己违反交规情况并集齐20个赞,或将朋友圈截图发到10个微信群就可放行。(3月29日《广州日报》)

事实上,这一类创意十足的处罚方式,也并非首次“亮相”。早在三年以前,深圳交警就曾让乱闯红灯的行人,穿戴绿衣帽执勤引来围观。不久前,同样是深圳交警,针对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的行为,上线了“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现场曝光,引起舆论热议。韶关交警治理行人闯红灯,则是全程网络直播。

对于交警们的花样迭出,你有怎样的看法?如果你是城市交通管理者,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请任选上述其中一个问题,表达你的想法或建议,不少于100字。


【写作指导】


立意一:闯红灯发朋友圈集赞认错,切莫流于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各方应清醒地认识,集赞认错方法虽好,但也应努力避免形式主义。此类形式新颖的处罚方式,其积极意义在于让受罚的人更乐于接受安全教育。但问题同样在于,这样的受罚是否会让责任人感觉违规成本太低,下次即使再犯,也无所畏惧。受罚者如果真抱有这样的心态,那以后受罚,是否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走形式?交管部门在长期的治理之中,又能否坚守本意,使其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这同样值得深思。治理路口文明本就是一场持久战,交管部门开展工作要务实求效,持之以恒。

立意二:广而告之,公而德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导向。据执勤警官介绍,采用这种认罚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惩罚,而在于社会教育。在该方式推广的近20天里,闯红灯、乱穿马路的违规者减少了一半。可以说,番禺警方的创意之举,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立意三:强化社会交通规则意识,并配套必要且适度的惩戒措施。如今,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地方,乱穿马路、闯红灯已慢慢演变成交通治理中的“牛皮癣”。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市民遵规守法的意识不够。许多时候,市民只是看见有交警执法,才去注意遵守交通法规,只要交警不在,往往是脑门一拍,身体就不自主地闯了红灯,横穿了马路。可见,

交通规则意识并未深入民众的意识当中。另一方面,也在于交管部门在治理过程中,经常是摆摆花架子,走个形式,应付了事。缺乏必要的惩戒措施。

学生的想法或建议有的放矢,合理稳妥即可。


【注:饶水之音本博拥有版权,转载必须注明作者。】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